买大小平台赚钱|买大小平台赚钱
买大小平台赚钱2023-01-31 16:05

买大小平台赚钱

与艺术同行 ,愿做一个摆渡人******

  郦韩英,著名企业家、艺术收藏家、美术馆创办人

  口述/郦韩英 整理/萧丁

  新近 ,浙江诸暨市鸿一美术馆举行开馆首展 。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和诸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的两大主题展《雪泥鸿爪·名家精品展》与《叠翠流金·陈钧德绘画艺术展》同时亮相 。展品悉数来自鸿一美术馆创始人郦韩英女士的私人收藏,包括颜文樑 、刘海粟、林风眠 、关良 、倪贻德、吴大羽 、周碧初 、吕斯百 、朱沅芷 、唐蕴玉、胡善馀 、李青萍、沙耆、任微音 、闵希文 、朱膺、朱德群 、苏天赐、陈钧德等诸多名家名作。展品精良 ,揭示了民国以来中国百年油画史上一个个闪耀片段 ,作品自身的光芒及其蕴含 的深厚历史,令人感受油画民族化探索和发展的脉络 ,具有很高 的研究价值 。

  郦韩英馆长,1971年生于浙江诸暨,系著名企业家 、艺术收藏家 、美术馆创办人 。她口述了自己与艺术结缘二十载心路历程,其收藏、研究、办展等方面体会给人颇多启迪。

  ——编者

  2023年1月上旬,诸暨市鸿一美术馆举行开馆首展。这是继创办上海鸿一美术馆之后 ,我又创办 的一家展览空间更大、艺术包容更强的美术馆。此时此刻 ,许多往事浮现脑海,涌在心头 。我与“艺术”结缘二十载 ,从收藏入道,继而办馆,还钻研艺术史、美术史等,对艺术有越来越深 的认识和感情。 是艺术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何为人生意义,何为艺术精神 。

  从儿时 的梦想出发,在艺术旅途不断探幽

  我生在诸暨农村 ,那里山清水秀 ,民风淳朴。

  我有6个兄弟姐妹 ,我排行老五。依靠父母勤俭持家 ,小时候我们能过上温饱 。我打小学会了为父母分担劳作 ,放学后去放鹅、放牛、割草等。晴朗 的日子里 ,当鹅和牛在山野里悠然吃草 ,我就拿着硬树枝在泥地上尽兴涂鸦,画树啊、鸟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念书时成绩名列前茅,尤其数学等 ,但我上课常作白日梦 ,有时听着听着就云游远方了。记得那时所有课本的边边角角都被我随手画了有趣 的图案 ,“嫦娥奔月”故事是我画得最多 的 。老师曾经问我:“你的梦想 是什么?”我毫不犹豫答道 :“想做画家 。”

  中学毕业后 ,为了生计 ,我学做裁缝。在当时 的我看来,裁缝也 是艺术家啊 ,靠着心灵手巧,将一块块布料裁剪出千变万化 的服饰 。几年后结婚,便与丈夫一起投身创业 。

  记得是1996年 ,我们开始“做工程”,承包基建 。干这一行 ,得益于二哥 的引导,通过他,我们闯入了一个门槛较高 的行业 。丈夫老周做事踏实、很有韧劲,也挺顾家 。我们俩齐心协力 ,胼手胝足 ,从建筑承包到地产开发,一路学一路闯 ,干得“没日没夜” ,“风雨兼程” 。有了经济基础,在城市添置房产后 ,我们自然而然买些字画装饰环境 。我和丈夫都热爱艺术 ,见到喜欢的书画、雕塑 、玉饰就买买买 ,很快,家里 的艺术品堆成小山了 。

  2000年前后 ,我们结识了不少学院派出身的国画家、书法家等 ,也零零散散买了些作品“试水”艺术投资。至2002年 ,一个偶然 的机会 ,我和丈夫成了“艺术赞助人”。那时中国美术学院有位画家准备举办个人画展,但场地租赁、画册出版 、海报请柬印制 、酒会安排等等需要200万元 。那时的200万元可以买两三套商品房了。经朋友牵线 ,我跟丈夫首次以“艺术赞助人”角色提供所有资金 ,帮助画家解燃眉之急 ,也因此拿到了画家 的一批精品力作 。我们将拿到的作品分送各路亲友 ,自己则尝到了艺术资助和艺术收藏带来的双重快乐。后来,在上海浦东购置了一幢近三千平方米 的别墅后 ,我根据欧式建筑的风格配套要求,开始搜寻更适合别墅悬挂的油画作品 。一天 ,我利用在新加坡陪儿子读书 的间隙,逛了当地原创画廊,被一幅风景油画牢牢吸引了。那是我第一次“邂逅”陈钧德老师的作品。驻足凝神欣赏,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陈老师 的绘画有一种内在力量能一下子抓住你 ,打动你 ,作品色彩鲜艳却又高贵,令我爱不释手。我从这家画廊先后买了七幅陈钧德 的作品,将它们从新加坡运回了上海浦东新家 。后经朋友介绍,有幸结识了艺术家本人 。从那时起,我经常去陈老师家坐坐 ,喝茶闲聊 。陈老师是有深厚造诣又非常纯粹的老派艺术家 ,一提绘画艺术便喜不自禁 ,滔滔不绝,往往寥寥数语就能讲到精彩 的关键点上。他让我懂得 ,收藏的根基永远在于艺术价值 。作品有了艺术价值,作品价格才会坚挺。他在画室里翻寻画作或其他什么,走起路来“笃笃笃”像小跑 ,有趣极了。不知不觉中 ,我成了陈钧德绘画艺术 的主要收藏家之一 。令我特别满足的 是,在他生前我们有过无数次无比放松 的交流,他非常耐心、直率地谈论创作所感 。他 的不少代表作 ,包括《梦境》《双人体》《色草柠檬图》等等都被我珍藏了 。我也特别注意收藏他不同时期的作品,形成一定程度 的收藏系统性 。

  可以说 ,从任性“买画”到理性“藏画” ,转折点是从跟陈钧德交往开始 的。随着收藏数量、质量的提高 ,我对陈钧德老师的艺术兴趣既走向宽度也走向厚度,所花精力也最多 ,从文献梳理到风格研究 ,再到召开学术研讨会 ,组织不同主题的个展或群展等等。我觉得有关陈钧德创作研究目前只开了一个头 ,有待专家学者不断挖掘和研究,我做得还不够。

  世上 的油画风格有许多种 。我对其中的“意象绘画”情有独钟 。我以陈老师为一个坐标点 ,在时间轴上往前推移 ,查找还有哪些属于自己心仪 的艺术家。顺着这一脉络 ,我重点研读了开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三位拓荒人物 :刘海粟 、颜文樑 、林风眠 。特殊年代,陈钧德曾经得到他们 的宝贵私授 。斗转星移,我竟也能通过不同渠道收藏了三位大师 的佳作 ,真是靠了艺术缘分 。印象最深刻的 是刘海粟先生的一幅作品《巴厘岛风景》 。

  2017年西泠拍卖行举行“现当代艺术品拍卖” 。为了不错漏机会 ,我在现场守候到半夜2点多钟 ,现在想想我也够执着 的 。刘海粟先生 的《巴厘岛风景》 是和一本日记一起举拍 的 ,日记是日本记者于1940年所写,当年他在上海与好友萧先生互相赠礼,日本记者拜访萧先生时送了一方印章,而萧先生给了他一幅好友刘海粟先生的作品 。日本记者精心保存这幅画,80年过去了 ,他本人早已去世 ,其后人也一直收藏得好好的,连同日记一起。该日记“还原”了当年 的一段友谊。作品本身非常精彩,其背后故事折射的文献意义 ,都让我激动不已。这件作品拍回来后 ,刘海粟 的小女儿专程来我馆里看这幅画 ,又给我讲了她父亲 的另一则故事 :其实,这幅作品 是在巴厘岛避难时画的,当时刘海粟先生在国内办学倡导人体课 ,被军阀视作流氓罪要抓起来 ,刘海粟先生为避难去巴厘岛 ,即是通过日本中转 的,当时战乱,靠这个日本记者帮忙才得以成行。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后来因为这段与日本人有过往来的经历,刘海粟受运动冲击时便多了一条“罪状” 。通过作品内外的故事 ,我感触很多。我觉得收藏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不仅能保值增值 ,还有助于还原历史,传承文化 。

  近七八年以来 ,我一直处于在研究中做收藏 ,又在收藏中做研究 。这样的修行方式令我非常充实。在我收藏 的早期现代艺术中 ,关良先生的那幅意写性绘画《桃子与花》深得吾心 。陈钧德老师说过 ,关良先生 的绘画观念非常“自由”。从这幅藏品里我 是深有感触 。关先生 的自由 , 是中国式的立体派 。《桃子与花》 的画面结体以一种变形超然存在,无论花 、果 、物的圆,纹理、盘的方以及与纹饰 的叶形呼应,都营造了卓越的形式美感。

  我时常将吴冠中 、苏天赐 、陈钧德等作品作比较性观赏,深感他们 的语言风格都非常鲜明 ,技巧也都高超 ,但又有一种内在 的联系 ,尤其在探索油画民族化表达方面 ,都洋溢着浓郁 的东方趣味及精神。还有我收藏的朱德群 的《NO.282》。画面一挥而就的笔触,融合了传统气韵 、宇宙心灵 、大象无形、张力十足的超现实意境。我也喜欢将倪贻德 、周碧初 、吕斯百等进行比较,他们都具有江南文化 的背景 ,都倡导现代主义美学 ,在个性化语言中均有卓越建树 ,但他们绘画里都充满一股温暖 的力量 ,这是一种历经风雨仍然理想坚定 的精神品格 ,也使海派文艺血脉得以继承和延续。还有两位画家 的藏品令我常常凝思 。一个叫朱沅芷 ,一个叫沙耆。朱沅芷1921年移民美国, 是个英年早逝却极具才华 的艺术家 。我收藏的《纽约之夜》(50×61厘米) , 是他成熟时期偏传统手法的油画,笔调轻松 、诙谐,光影生动而洗练 ,营造 的意境栩栩如生 。他不满四十岁得了精神疾患 ,郁郁寡欢,因而他 的作品弥漫着“不一样 的味道” 。沙耆呢 ,1937年留学比利时 ,在素描、油画 、雕塑等多方面表现出异禀 ,三十多岁天妒英才 ,使其得了精神分裂症。我收藏 的 是沙先生早期留学 的精品,写意性勾勒所显示 的天赋叫人过目难忘。从早期现代美术运动先驱们的藏品里,我感受到大时代洪流留下的烙印是那么清晰,他们竭尽全力去拼搏去奋斗,用饱蘸情感 的画笔去描绘真善美 ,他们的作品中流露了那个年代艺术工作者民族审美、形体感知 、色彩语言 的特色,耐人咀嚼 。

  我列举 的这些艺术家及其藏品 ,大多来自公开拍卖,也有一部分来自家属。每次发现拍卖会上有我期待的艺术名家 的作品,我都会顺着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和艺术变化 ,研究所拍作品的时代背景 、创作思想以及艺术家 的精神状态,当然也作多方面 的鉴定。无数次 的观摩 、研究 、鉴定 、交流 ,使得我在艺术收藏的道路上领略到无数“奇异的风景” 。

  艺术是奇妙 的,当然 是指艺术杰作 。我的收藏基本沿着三大主题 ,其一 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藏品涉及中国油画界第一代 、第二代诸多艺术前辈,也包括与他们同时代 的法籍日裔绘画大师藤田嗣治,以及当年受林风眠邀请来北平和杭州国立艺专任教 的法国著名画家安德烈·克罗多等;其二以当代海派油画领军人陈钧德老师的专题为主,包括比陈老师年纪稍长或差不多同辈的新中国美术运动旗帜人物靳尚谊 、罗尔纯、闻立鹏等等 ;其三 是更年轻一些 的当代优秀意象派画家 的作品,包括外省市的戴士和 、闫平 、王克举、张冬峰、任传文、段正渠、黄菁 、管朴学、李江峰 、王琨以及上海本地 的周长江 、俞晓夫、姜建忠 、黄阿忠 、刘曼文等等 。我的朋友圈,我的事业 ,如今都围绕着艺术转,这是过去想也没有想过的。

  与艺术一起摆渡何其幸焉。我也愿做一个摆渡人

  当一颗种子在心里埋下,天时地利 的时候总有发芽 、会长大 。

  美术馆于我就是这样的。2014年 ,我与丈夫商量 ,他继续在房地产领域深耕细作,而我准备“歇一歇”,先玩玩艺术品等。丈夫以为我只是“暂时的休整” ,当然表示理解和支持 ,却不料我一干就干到今天,“毫无收敛的迹象”。艺术于我就 是这样吸引力十足。

  我利用原先上海公司总部的办公地,请专业设计师设计,改造成符合专业美术馆要求 的上海鸿一美术馆。新设计改造后 的美术馆一经亮相,圈内外可谓“眼睛一亮” 。

  鸿一美术馆在博物馆 、美术馆星罗棋布 的上海 ,规模不算大 ,但允许我“王婆卖瓜”自夸一句 :影响力却不小。因为,我们非常注重特色。我们的特色 是小而精 ,立足 的根本 是展览质量。鸿一美术馆开馆第一年,也就是2016年 ,即先后举办了《陈钧德油画作品展》《“写影意趣”——中国名家油画作品邀请展》《青年艺术家作品展》《“东韵·西语”黄阿忠绘画作品展》《“浮生·心界”任传文纸本水彩作品展》《“与名家同行”——首届国际水彩名家上海年展》等等,其中,《陈钧德油画作品展》 的全部参展作品来自我 的私藏 ,造成了一定 的轰动。当时陈钧德与妻子罗老师特地赶到我们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美术馆来观展。许多美术界、评论界、收藏界大佬也抱以“惊奇”接踵而至。之后 ,上海滩上耳熟能详 的艺术名家,以及外地优秀艺术家 ,还有国外名家都相继来办展。我们还推出《“与名家同行”——首届国际水彩名家上海年展》 ,主办首届“国际水彩训练营”,安排在国际水彩画领域声誉卓著的外国水彩大师西蒙尼、约瑟夫 、佐拉兹等担任导师,亲临鸿一美术馆向青年学员传授技艺 ,并与学员们一起在外滩写生 ,言传身教 。那时,我忙得不亦说乎,几乎每天一睁开眼睛,满脑子想着美术馆事儿。为了替观众找到艺术“新面孔” ,我每年不辞辛劳,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北京、吉林 、湖南、广西等地 ;每隔一段时间 ,就在鸿一美术馆推出一个或若干个“新面孔” 。所谓“新面孔”并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画家 ,而是指外省市那些暂时不为上海藏家或观众熟悉、但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大展 的优秀画家 。

  当然,“发掘”艺术家办展的过程伴随着甜酸苦辣 。譬如 ,油画家任传文 ,是意象油画当代性探索代表性人物 。他 的绘画十分注重精神感受 ,他用油画 、水彩所描绘的风景都不是直接从眼中所见 的现实“截取”,而是带有类似文学 的追忆、回望,意境似实还虚 、似真亦幻,令我非常喜欢。他在上海乃至江南一带知音还不多 ,我却觉得非常好,就满腔热情在鸿一美术馆为他策划个展 。迄今我已经两次为任传文老师策划举办了油画和水彩展。

  众所周知,办美术馆, 是造福于民众 的文化事业 ,也 是很烧钱的公益事业 ,故有人将美术馆比喻为“吞金兽” 。 是啊 ,但凡美术馆想长久健康地生存 ,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方 的支持。从我看来 ,创办美术馆 的初心是单纯 的 ,即“热爱”二字。全世界美术馆 的生存模式几乎都靠“贴钱”养着 ,有 的靠政府补贴 ,有的靠基金运作。创办鸿一美术馆 ,我对“烧钱”也有心理准备的。一方面,我自己会定期拿出部分资金投入美术馆,也会将一部分私人藏品捐献给美术馆;另一方面 ,我会发挥多年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金融投资等经验 ,发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美术馆建设 ,让这个公共的文化艺术空间具有持续生存发展的能力 。

  在上海创办鸿一美术馆数年后 ,我感到应该为生我养我 的家乡诸暨也创办一家 。那时 ,在当地政府 的大力支持下 ,我的“计划”更大了 ,最初拿土地的时候就想着要盖一座规模逾万平方米的艺术综合体,包括一座艺术酒店+一座现代美术馆 。

  两年前主体建筑完成,这两年在做装修。诸暨鸿一美术馆与上海鸿一美术馆不同 。它 的设计团队具有国际背景,更具国际范儿。一万多平方米 的建筑里 ,包括两大展示厅、学术报告厅、会议室 、开幕走秀场所 、咖啡吧 、资料室等等,还有一定规模数的星级酒店客房 。目前还计划再建一个窑厂 ,专门用于烧制艺术家的陶艺作品及其衍生品 。根据它 的条件 ,我们将集艺术展览、少儿美术培训、主题写生活动、绘画高研班等于一身,立体化地提供公共美术展示 、教育等服务职能 。具体到展览上 ,初步计划有油画、水彩、当代水墨 、雕塑、装置 ,以及全国乃至全球邀请展或双年展 。适当时候,还举行小型拍卖 ,让人们将艺术带回家 。

  回顾多年以来 ,我游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每次都情不自禁流连在博物馆 、美术馆。当年作为“观光客”“艺术朝圣者”,更多只是观摩。如今 ,自己转型成为美术馆创始人、馆长 ,我思考 的东西越来越多 ,落脚点也不一样了。我想 ,意大利 、法国等一些城市里 ,街头丰富的雕塑,以及星罗棋布 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 ,滋养着那里 的民众 。我多么希望 ,家乡诸暨也有越来越多艺术机构,让家乡人民 、尤其家乡下一代能受到浓厚 的艺术熏陶 。所幸 的是 ,梦想一步步照进了现实 。怀着公共意识 、文化意识,我将对自己在艺术方面 的国际资源、外省资源 、上海资源等作有效整合,为家乡诸暨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公共文化项目 。

  总之,我跟“艺术”打交道已有二十多年。人生 是一场独自修行。人人都在时间 的河流里一次次地摆渡 ,家庭、老师 、友伴 、同事等生命旅途中遇到的人们不断成为渡船 ,使得我们能跟随时代不断向前 。其间 ,我能找到“艺术”一起摆渡 ,何其幸焉。我也愿做一个摆渡人 ,将美术馆建设成一个渡船 ,帮助更多人与艺术同行。这,便 是我 的理想。

十年之路 绳舞飞扬******

  作者:大连市西岗区兆麟小学 刘伟

  从成为老师的那天起 ,李美兰就一直有着一个朴素 的愿望 ,那就是:尽自己之力 ,让学生健康成长 。在领导和老教师的帮助下 ,李美兰对教育由陌生到熟悉,由紧张到喜欢。李美兰喜欢课上与学生畅游知识 的海洋 ,喜欢在生活中朋友式 的相处 ,喜欢看到学生一天天地进步与成长 。

  2010年9月 ,李美兰从老校长手里忐忑地接过校长重任 ,开启了一段新 的旅程。当时 ,摆在李美兰面前 的是一所外来务工子女占比超过90% 的学校,是一所借用他校一分为二的学校,是一所师资短缺且老龄化严重 的学校 。面对眼前的境况,李美兰有过“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迷茫与彷徨,但心中的那份初心 ,让李美兰下定决心 ,一定要因地制宜 ,找准学校发展 的生长点 ,带领广大师生走出一条属于兆麟小学的发展之路。十年寒来暑往 ,十年斗转星移 ,为学校的发展 ,李美兰坚守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信念,努力让理想变为现实 。而今,一所特色鲜明 、蒸蒸日上的学校正以其独特 的风貌,成为老百姓心中值得信任 的学校 。

  一、与绳结缘 ,凝聚起向上力量

  2010年 ,因校舍区域 的规划和改造 ,彼时的兆麟小学全校师生一分为二分别进驻七十一中学和建设小学。寄居的感觉、局促 的学习空间和每日来回两地 的奔波 ,让学生和老师们的心里空荡荡的,少了一些踏实,多了一些忙乱 。这样的状况使得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及各项活动 的开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困难。面对这一切 ,“如何能够克服困难,让师生凝聚起向上 的力量,在有限的空间里,依然享受到正常学校生活”让李美兰陷入了沉思 。渐渐地,一个思路渐渐明晰 ,那就 是发扬传统 ,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跳绳活动,串起师生 的向上的心愿,给兆麟小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于是,李美兰和老师们因地制宜地设计了多种活动方案,决心让学生在有限 的室外空间中,找回属于自己的欢乐 。渐渐地 ,孩子们动起来了——课间十分钟,出现了越来越多 的学生随绳起舞的画面 。虽然没有自己 的校舍 ,没有自己 的操场,但 是学生喜闻乐见 的跳绳运动却日益红火 。为了确保学生能安全参加训练,激发学生 的参与热情 ,李美兰带领着老师们和学生一起活动 ,广大师生钟情于跳绳,迷恋于跳绳,在漂泊的日子里,开发出一系列以绳为特色 的健身活动 ,让体现个人能力 的单人跳和展示团队协作的集体跳成为连接师生向上的纽带,让老师和学生们在舞动中独守着这份简单 的快乐。这份简单的快乐一直陪伴着师生三年……

十年之路 绳舞飞扬
李美兰校长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老师间每每谈论那三年 的时光 ,虽都会提到一个字“苦” ,但总能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 。因为那段时光虽然辛苦,但 是无形之中却让兆麟的师生与家长们的心就像绳子一样凝结在了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总 是从学校 的大局出发 ,从未计较个人的得失 ,因为无论 是领导还是老师,都从孩子们一天天 的变化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付出的价值 ,全体兆麟人的心也在这份努力中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在外借校三年时间,学校成绩依然稳步提升,以“绳”为特色的活动,在市区里各项体育艺术活动频频获奖,这些都在无形中给所有 的人注入了希望 的力量。

  二、绳舞飞扬 ,孕育了绳韵文化

  2013年,在全体师生及家长 的期盼中 ,他们终于回到了梦寐以求的校园里 ,望着宽敞明亮的新环境,李美兰和老师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决心沿着这三年来 的向上之路再出发 ,让兆麟真正 的“蝶变”。

  一条细细的绳子 ,它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尽的魅力,它给兆麟小学带来 的欣喜 ,带来 的变化,更引领着兆麟小学从平凡走向特色 。于是 ,在悄无声息中 ,李美兰和老师们开启了新 的探索 。

  墙壁文化,美了视觉。“绳儿有人缘 ,文化在其中”。这文化之“绳” , 是以“绳”作为源头,充分挖掘“绳”的丰富资源 ,并赋予文化 的内涵 ,提升兆麟人 的品格,悦美兆麟人 的心灵 。走进兆麟的校园 ,绳 的魅力尽显无遗 。步入大厅 ,一幅幅绳材质 的生动画面跃然眼前 。绳结 的太阳寓意着兆麟小学愿做师生生命中 的太阳,给予他们生活的温暖和希望 。“七百成钢”由七百根绳索凝聚而成,象征当时七百多师生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无比坚强。“绳结历法”展示的是将悠远的“结绳记事”幻化成龙形 ,同时把中国传统 的二十四节气融入其中,让师生感受到传统文化 的魅力 。“回文绳诗”“绳编毛笔”“笑脸墙”“天籁之域”“绳编画”等主题区域,无不以绳展示着兆麟师生 的成长历程,彰显着兆麟大家庭的和谐氛围。

  课程文化 ,提能育心 。“绳韵” 是以“绳”为载体 ,发挥“绳” 的本体作用,并赋予教育的元素,使之从物质到精神 、从技能到心灵,充分体现出艺术和竞技 的完美融合。

  针对学区孩子的特点,学校构建了以“阳光教育”为主题 的校本课程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其中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展示自己。学校重视校本课程 的架构 ,设置了“奠基型 、特色型、发展型”校本课程 ,增设个性化课程,满足不同学生 的需求,使普通 的学生有提高 ,特色 的学生有发展。目前,学校已经建立起完整 的课程体系,每一门课程从纲要到评价 ,全部由老师自主开发 ,学生自主参与,师生也在课程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共同成长。

十年之路 绳舞飞扬

兆麟小学“绳韵”课程部分作品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李美兰和老师们一起研究 ,不断地丰富以“绳韵”为核心 的“五个一” 的德育活动 ,即掌握一项体育技能 、了解一位体育明星、会唱一首体育歌曲 、弘扬一种体育精神 、知晓一项体育活动发展史。学生在一系列小而活 的德育活动中,感悟并践行体育精神的内涵 ;在充满正能量的德育氛围感染下 ,规范言行、锤炼品行。不仅如此 ,学校还尝试让“绳韵”融入到更多的学校活动中:陆续开发了跳绳与舞蹈结合的绳舞 、与体操糅合为绳操 、融入武术的绳拳 、汇入杂技 的绳技……辅之以“校园吉尼斯”冠名的各类竞赛 ,不断地激发着学生们的积极性 ,培植了师生们争先向上的精神。慢慢地,“校园吉尼斯”比赛 的内容不断扩大,逐步延伸到汉字书写、经典诵读、计时速算等知识性竞赛 。一系列 的改革与创新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了学生 的团队意识和向上精神,更 是让学生在挑战中磨练意志 ,提升心理承受力 ,体验竞技之美。

十年之路 绳舞飞扬

校园绳韵大赛中学生 的比赛瞬间

  三、拔节孕穗 ,绽放出别样 的风采

  如今 ,随着工作的不断创新 ,学校将普通 的花样跳绳融入音乐,加入古诗 ,赋予“绳”更多 的韵味 。操场上,舞台上,绳飞绳舞 ,孩子将绳跳出了灵动,跳出了生命 ,跳出了创新 。一条条彩绳 ,让孩子 的童年充满童趣,孩子们不仅将脚下的绳舞动炫彩,更让手中 的绳灵动多变 。编绳 、翻绳 ,或合作 ,或单人,编出了智慧,创造了美 。以“绳”为特色 的跳绳展示、舞蹈展示,版画展示 、绳编绳艺展示……生动地展示了他们充满阳光、充满活力的新风采。曾经的胆小怯懦 的外来子弟 ,如今却能自信走进中央电视台的央视演播大厅展示风采、走近各级各类 的媒体记者的镜头侃侃而谈……

十年之路 绳舞飞扬

2018年兆麟小学的学生参加上海国际交互绳大赛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大连市特色目录学校 、辽宁省和大连市体育艺术“2+1”先进校、全国大课间示范校 、全国跳绳示范校等荣誉 ,李美兰也荣获全国百强校长的光荣称号。学校的发展 ,引来了一批批国内外同行的来访交流,学校的特色化工作获得了各级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赞誉 。李美兰用一根绳子实现“拉根绳连通世界 ,跳过去走向成功”美丽愿景 !

十年之路 绳舞飞扬

兆麟小学的学生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

  十年吐故纳新 ,十年同心协力 ,、如今 ,“绳”在兆麟已经成为独特的育人符号 ,李美兰带领老师以绳为媒 ,让“有形”与“无形” 的“绳文化”映入眼帘,深入人心 。一根根纤细 的绳子 ,把她和兆麟人串成凝聚的团队,让兆麟人拥有力量 ,使所有的兆麟人都凝心于孩子成长、致力于学校发展,李美兰和老师们也在感动中继续去创造“绳韵” 的魅力与荣光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买大小平台赚钱地图